作者:柳守忠
1969年春寒。
坐落于北京西郊的一处俄式别墅小院,虽显得平凡无奇,但其周围却环绕着三米多高的砖制围墙,围墙之上更设有超过一米高的电网。
院墙之内,树木已然茂盛至十余米之高,将占地约7000平方米的三层楼舍及后院的小平房彻底笼罩,遮蔽得密不透风。
这座被高墙所环绕的仿古庭院,无论是昼伏夜出,都紧闭着其大门。那扇漆黑如墨的大门中央,镶嵌着一个碗口大小的方形孔洞,洞口被一块小木板严密封堵。欲入其中,须先告知来由,方可得以下达。
小院中驻有整整一个排以及一个炊事班。前院别墅中是部队的驻所,而后院则容纳了11位处于监护下的“黑帮”成员。
初踏京城土地,从江苏参军入伍、肩负警卫任务的新兵茅飞,与他的监护对象初次相见——对方身材不高,却挺拔如松,一眼便能看出是一位历经战火磨砺、训练有素的军人。
1969年春,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。同年4月28日,茅飞值完岗哨归来,耳畔忽然传来自一号监室深处传来的低沉声响,其中夹杂着询问之音。
“九大结束了吗?”
“结束了。”茅飞说。
“报告公布了吗?”
“广播在播。”
“开窗听广播?”
茅飞轻轻推开房门上的小窗洞,此时,播音员正播送着林彪的政治报告。
“在毛主席的领导下,无产阶级司令部率领广大人民群众,坚定不移地沿着毛主席所指引的方向,持续展开着这场伟大的斗争。”
自1957年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抵制运动,直至1959年庐山会议中揭露彭德怀反党集团事件的斗争……
“林副主席又批评我了!”
机灵战士猛然想起:
他是彭德怀!
青年彭德怀
自庐山会议之后,彭德怀先生先是被软禁于北京挂甲屯的吴家花园,长达六年之久。
直至1965年秋季,得益于毛泽东的提议,中共中央正式批准任命他担任大三线建设的副总指挥一职,随后他便搬迁至四川成都市的永兴巷7号宅院居住。
一年有余,北京数十名红卫兵遵照中央文革小组戚本禹的指示,将彭德怀同志押送至京城,展开了一场无休止的批判斗争。
随后,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注与干预下,彭德怀同志以及罗瑞卿、黄克诚、万里等十位资深革命先辈,一同被安置至此地接受监护。
“你是哪里人?”彭德怀问道。
“大丰县,江苏。”茅飞答。
彭德怀微眯双眼,仔细审视一番,随之缓缓地点头,应道:
“江苏,真是个好地方啊。你们这些年轻人,现在投身军旅,真是福气不浅,想当年我参军的时候……”他话锋一转,并未继续说下去。
在百团大战的激战中,彭德怀身临关家垴前线的炮团哨所,密切监视着敌情,精准地指挥着战斗。该哨所与敌军阵地相距仅有500米之遥。
茅飞见彭总监的办公室很简陋。
狭窄至不足一米的床铺,其上铺陈的,是被褥之破旧远甚于战士们所用。
在这间办公室内,除了摆放着一张办公桌与一张木质座椅,还静静地搁置着一只彭总专用的精致小皮箱。
桌上摆放着三只餐碗、一双筷子、一个热水瓶,以及洗漱所需的各类用品,一切井然有序,为用餐和日常清洁提供了便利。
彭总的饮食开销与战士们持平,每日仅0.45元,每月累计不过13.50元。
他的日常生活作息井然有序,每日三餐均是一菜一饭一汤。餐桌上常见的是窝窝头搭配炒肉丝、炒白菜,或是小米稀粥与玉米糊糊。
在发薪之际,监护连的司务长携带着工资明细表来到彭总的监室,召唤他签署相关文件。茅飞目光锐利,分明看到彭总的月薪总额为530元。
“需买日用品吗?”司务长问。
“不行!”彭总头也不抬。
“生活的营养品呢?”
“也不需要。”
“剩下的钱……”
“依旧遵循旧例,除却我每月的生活津贴及医药开销,其余款项悉数上缴为党费。”
茅草纷飞,瞬间令鼻尖泛起酸楚之感,泪水几乎要夺门而出。
他深知彭总每月缴纳的党费,数额常常超过三四百元。然而,彭总在洗脸、擦身、洗脚时,始终只使用一条毛巾和同一个脸盆。那件已经多次修补的衣裤,彭总始终珍视不舍得更换,一有空闲便取出针线进行缝补。
彭德怀在洗脸时总是一并洗头,他所使用的洗脸水与家中其他用水一样,无论春夏秋冬,都是冰冷的。在他的居室内,始终备有一盆清水,不论何时取用,都是倾倒旧水,换上新的。
彭德怀在朝鲜前线
彭总整理床铺的方式与战士们无异,被子被他叠得整整齐齐、一尘不染。
洗漱、叠被后,彭总如常汇报。
“我要解个大便。”
“等一等。”哨兵回答。
彭总竟不知晓,这座关押他们的简易院落后庭,仅设有一座坐式抽水马桶,使用时间受限,仅在众人起床之后方可解手,因此众人只得轮班前往。
早餐过后,彭总重返办公桌,手持放大镜,开始仔细阅读报章。
每日发放《人民日报》。
每日,他都会严谨地审阅完报纸,随后便投入到《毛泽东选集》的反复研读之中。书页上,红蓝铅笔、钢笔与圆珠笔的痕迹交织,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笔记。
闲暇之余,他偏好于室内的轻松活动,以缓解阅读带来的疲惫。在这十余平方米的空间里,他时而悠闲地漫步,时而迈开大步,活动筋骨。
依照相关规定,彭总与其他监护对象每日早晚各有一次短暂的通风时间,每次持续时间大致为十五分钟。
在放风之际,彭总常由值班人员或哨兵引领至屋后的一片开阔地,随后,他们会在地面上勾勒出一个大致相当于一间屋子的圈形区域。
彭总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圈内,绝不敢越雷池半步。
1954年,彭德怀与毛泽东于中南海怀仁堂之畔的绿意盎然草坪上相会。
中央专案组定期对彭总进行提审,并将彭总及其负责监护的哨兵一同带离。
此次,恰逢茅飞在岗。车辆抵达五棵松后,径直向北行驶,直至抵达四季青公社一处位于乡间的庭院。
茅飞意欲随彭总一同步入审讯室,却遭一名皮肤白皙、相貌清秀的专案人员拦住去路。
彭总被带入大屋。
专案组成员们安坐于椅上,面前是一张铺着咖啡色油漆的办公桌。
彭总端坐于特制、长约半米的木凳之上,此凳以黑漆涂饰,光可鉴人,且凳身略高。彭总于其上,姿态似坐似立。
每逢审讯,彭总总不免与专案组成员争执不休,时常激动得面颊泛红,气息急促。
茅飞小声对彭总说:
“别争吵,有话好好说。”
彭总叹了口气。
“他们无理取闹。
昔日,他们在我麾下任职时,温顺得犹如绵羊,毫无二心。然而,今时今日,我身陷无职无权的困境,他们却纷纷落井下石,恰似墙倒众人推的景象。
即便我的态度再如何和善,他们依旧不会为我挺身而出,说上一句公道之言。”
1954年10月1日,国防部长彭德怀于建国五周年庆典上,郑重宣读了国防部的正式命令。
盛夏时节,炎阳似焚。彭总的监护室内仿佛一片蒸笼。
他身患皮肤病之苦,每次沐浴过后,他都得全身涂抹药膏以缓解症状。由于背部难以触及,茅飞便热心地走进来为他涂抹,并且时常劝说他向中央提交一份报告,恳请获得住院治疗的机会。
彭总总是这样说:
“不必劳烦组织了,我尚能勉力支撑,待实在难以坚持之时,再做考虑。与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相比,我实在是幸运之人啊!”
夏日炎炎,衣衫难尽其用,他只得将那件破旧的圆领汗衫反复修补,以解燃眉之急。
坦白而言,那些肩负着他监护职责的哨兵们,最不愿意看到他进行衣物缝补。每当进行缝补时,依照规定,哨兵们必须紧紧守在他身边,以防他做出自杀的举动。
某日,彭总体温攀升至40度,唇角生泡,身体如火炭般炙热,哨兵迅速向连长汇报了情况。连长即刻向中央专案组进行了请示。
经周恩来总理最终审批,茅飞及两名战士一同将彭总送往301医院接受治疗,并安置于西楼将军楼204号病房。
彭总经三天抢救后苏醒。
“我在何处?”彭总问茅飞。
“你正在全军总医院接受治疗。”茅飞低身对他说道。
彭总微微笑了。
“谢谢你们!”
“周总理准你来的。”
彭总点点头:
“周总理是好人。”
1955年10月15日,彭德怀将军与周恩来总理、朱德元帅等领导同志共同莅临北京先农坛体育场,出席了全军射击与体育检阅大会的隆重开幕仪式。
彭总询问茅飞。
“今天几号了?”
茅飞看了看日历回应:
“1969年8月11日。”
茅飞与彭总正交谈之际,专案组的成员忽然步入病房。他们审视了彭总的气色及病历资料,随即下令哨兵协助,安排彭总即刻出院。
高个子之一说:
“放心吧,他死不了!”
彭总怒吼道:
“没错!我绝不会有事!我曾多次向马克思报到,但马克思却屡次拒收,只得让我返回!”
“我绝不能戴着这“右倾机会主义”的枷锁离世!唯有摘去这顶帽子,我方能安心闭眼。”
1958年,彭德怀赴湖南湘潭调研。
这天,暑气逼人,彭总在哨兵的搀扶下,登上了那辆红旗轿车,再次返回了监护的小院。
司务长呈上工资表请彭总签字。
“您最近身体不适,这月不妨购置一些西瓜和新鲜水果,好好调养一番吧。”
彭总摇摇头:
“无需改变,仍旧依照旧例行事。除却伙食与医疗费用,其余一切悉数上缴党费。我始终铭记,我乃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!”
“你难道不考虑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吗?”茅飞忍不住插言道。
彭总微笑着望向他们。
“我深知你们的善意,然而,这些年来,尽管我无法为党和人民贡献,但人民却对我给予了无数帮助。我不能再让人民承担更多的压力。
如此行事,我的内心方能得到些许慰藉。请遵照我的指示执行。”
彭总对茅飞说:
“谢谢关心。”
我建议您还是与我保持距离,否则您可能会遭受不必要的牵连。
我的侄女时常表达出想前来探望我的愿望,然而,我并未应允。
我怎能拖累你们?我对于生死早已视若无睹,死亡对我而言已是家常之事。
当前,诸多事宜尚不明朗,然而,我仍需努力求生,渴望得以亲见毛主席!”
“他们不让见!”茅飞怒道。
彭总的脸上泛起了一抹阴郁。他轻叹一声,轻轻摇了摇头,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。
“机会流失太多。
我深知,我的性格直率,喜好直言不讳,却因此遭受小人算计,致使我与毛主席的关系蒙上了猜疑的阴影。
我亦深知,遇见毛主席的机会渺茫,他公务繁忙,恐怕难以将我的恳请牢记于心。
尽管如此,我依然将我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,他毕竟是我们的伟大领袖。
历史往往冷酷无情,我坚信,历史终将对我给出公正的评判。
若我有幸得见毛主席,亦将向他阐明此意。”
彭德怀致彭启超信
自此而后,彭总在每次接受审讯之际,屡次向中央专案小组成员恳请恢复工作之机,并迫切希望得以觐见毛主席与周总理。
他有时激动地喊:
“我的身体状况仍支持我继续工作数年,为何不让我在岗位上贡献余热?我愿继续为党组织效力,多贡献几年力量!”
在黄永胜的指使下,“彭德怀专案组”写了一份《关于反党头目,里通外国分子彭德怀罪行的审查综合报告》,说:
“彭德怀一贯反党反毛主席,里通外国,罪行累累,证据确凿。在被审查期间,态度不老实,时常出尔反尔。
我们建议:
撤销彭德怀同志在党内外所担任的一切职务,并对其作出开除党籍的永久性处分,同时判处无期徒刑,并终身剥夺其公民权利。
1974年11月29日,正午时分15点35分,彭德怀将军与世长辞,结束了其76载坚韧不拔的一生。
怎么在手机上买股票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