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南海,很多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气。
祖祖辈辈打渔、巡航、立碑的地方,怎么就成了别人眼里的“无主之地”?
越南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门心思往南沙钻,占岛、建房、移民、划线,一套操作行云流水,仿佛那片海天生就该是他们的。
可历史不是橡皮泥,想怎么捏就怎么捏。
1988年赤瓜礁那一仗,打掉了越南的嚣张气焰,也给整个南海局势划下了一道清晰的底线——主权这东西,不是靠耍滑头就能抢走的。
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,从来不是临时起意的说法,而是有根有据、绵延千年的事实。
汉代渔民早已驾船穿梭于南沙群岛之间捕鱼采贝。
明清两朝水师定期巡航南海,维护海疆秩序。
岛上至今留有明清时期的庙宇遗迹、石碑刻字,有些碑文清清楚楚写着“大清海防”“永镇海疆”。
这不是后人编的故事,而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。
1935年,国民政府发布《中国南海各岛屿图》,首次系统标注南海诸岛名称与位置。
1947年,正式划定“十一段线”,将西沙、中沙、南沙全部纳入中国版图。
这条线后来因北部湾划界调整为“九段线”,但核心主张从未改变。
在1970年代之前,几乎没有国家公开挑战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地位。
越南自己也曾是“承认派”。
1975年南北统一前,北越和南越均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西沙和南沙属于中国。
北越领导人胡志明1958年亲笔致信周恩来,承认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。
南越虽偶有嘀咕,但行动上未敢大规模侵占。
国家一统一,风向立刻变了。
为什么?
因为南海底下藏着油。
上世纪70年代地质勘探初步显示南海蕴藏丰富油气资源,越南政府眼睛一亮,立刻翻脸不认账。
这种转变,与其说是战略调整,不如说是赤裸裸的机会主义。
1975年起,越南动作越来越大胆。
他们借“统一后重建”名义,派出伪装成渔船的运输船,悄悄往南沙运兵运料。
1976年占南威岛;随后南子岛、鸿庥岛、景宏岛……一个接一个落入越方手中。
到1980年代初,越南已实际控制20多个岛礁,其中大部分原是中国渔民世代活动区域。
他们的套路很“土”但有效:先派几十个“渔民”搭木棚、插旗子,再运水泥钢筋建哨所,最后驻军、挖战壕、埋地雷。
低潮时才露出水面的礁盘,硬被包装成“有人居住的岛屿”,进而主张12海里领海甚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。
这种操作踩了国际法红线。
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第121条明确规定,只有“自然形成、四面环水、高潮时仍高于水面、能维持人类居住或经济生活”的陆地,才能算作“岛屿”,享有完整海洋权利。
越南占的很多礁盘,退潮露个尖,涨潮全淹,连站脚都难,更别说“维持人类居住”。
但他们不管这些,只要造成“既成事实”,就敢对外宣称“主权”。
更夸张的是,他们把水下暗沙也划进领海基线,试图把大片公海变成自家后院。
这种玩法,就是赌中国不敢动手。
中国真不敢吗?
1987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中国在南沙永暑礁建设海洋观测站,用于全球海平面监测。
这本是纯科学项目,完全合法合规。
越南一听就急了——永暑礁位置关键,一旦中国在此建站,等于在南沙中心插下一颗钉子。
他们立刻行动,1988年1月起频繁派舰船抢占永暑礁周边的赤瓜礁、华阳礁、东门礁等战略要点。
双方舰艇海上对峙,士兵礁盘上面对面站着,气氛剑拔弩张。
2月18日,华阳礁激烈对峙,越方最终撤退,但显然没死心。
3月初,越南海军情报显示中国正加强南沙部署,时任越南海军司令甲文纲亲自下令,派三艘舰艇南下赤瓜礁,企图抢在中方之前建起高脚屋。
3月12日,越方HQ505登陆舰和HQ604、HQ605两艘武装运输船载117名武装人员出发,目标明确:赤瓜礁。
中国早有准备。
1月14日,海军已开始向永暑礁运送建站物资。
3月13日清晨,502“南充”舰抵达赤瓜礁海域。
当天下午,中方官兵登礁插旗,设立临时观察点。
夜里,531“鹰潭”舰和556“湘潭”舰紧急驰援。
3月14日早上6点,越方604船派出43人登礁,与中方58名官兵形成对峙。
双方相距不过几十米。
上午8点47分,冲突爆发。
多方资料还原显示,越方人员率先推搡中方士兵,并试图拔掉中国国旗。
混乱中,越方开枪射击,中方被迫还击。
战斗只持续几十分钟,结果悬殊:越方HQ604船中弹起火,8分钟内沉没;HQ605船当晚沉没;HQ505登陆舰重伤搁浅,后在拖带途中沉没。
越方64人死亡,11人受伤,9人被俘。
中方仅1人轻伤,无一人阵亡。
这场战斗,后来被称为“赤瓜礁海战”,是中国海军自1949年以来首次在远海取得完胜。
战后,中国没有乘胜追击,而是迅速控制赤瓜礁,并顺势进驻永暑礁、华阳礁、东门礁、南薰礁、渚碧礁等六个战略要点,开始建设灯塔、码头和观测设施。
这一手,既展示实力,又保持克制,把军事胜利转化为长期存在。
越南被迫收缩,此后十多年不敢再大规模挑衅。
国际反应出奇平静。
当时越南是苏联盟友,两国签有《苏越友好合作条约》,理论上苏联有义务提供军事支持。
但现实很骨感——苏联不仅没出兵,连油料补给都拒绝提供。
苏联正深陷阿富汗泥潭,又面临国内经济危机,根本无力在南海与中国正面冲突。
中国正处改革开放初期,外交上努力改善与西方关系,整体环境反而比越南有利。
越南内部乱了阵脚。
甲文纲作为前线总指挥,战败后颜面尽失,1989年黯然退休,第二年去世,终年69岁。
越南政府后来追授他海军上将军衔,但明眼人都知道,赤瓜礁是他军事生涯最大的污点。
1991年,中越关系缓和,中国释放最后9名战俘,双方逐步恢复边境贸易。
但南海问题,始终是悬在两国关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吃了这么大亏,越南该长记性了吧?
现实是,他们不仅没收敛,反而变本加厉。
2014年,中国“海洋石油981”钻井平台在西沙海域作业,越南出动上百艘船只围堵,包括渔船、海警船甚至军舰,试图用“人海战术”逼退中方。
中国海警果断突破封锁,平台顺利完成作业。
这件事让很多人看清:越南的“和平抗议”背后,是精心策划的骚扰战。
2023年,越南又在南威岛大搞扩建,加固码头、修建营房,组织300多名“渔民”长期驻岛,白天捕鱼,晚上巡逻,把非法占领当成常态。
更让人警惕的是,他们在多个礁盘部署火箭炮、雷达站,甚至把军事设施建在国际航道附近,严重影响航行安全。
过去他们总把自己包装成“受害者”,现在这层面具早就撕下来了。
面对这些动作,中国也没闲着。
2021年,《海警法》正式实施,明确授权海警在管辖海域内执法维权。
同时,中国在永暑、美济、渚碧等岛礁上建设的机场、港口、医院、海水淡化厂,不仅提升驻守能力,也为南海渔业、气象、救援提供公共服务。
这些设施到底是“军事化”还是“民生化”?
看看岛上有没有学校、有没有渔民补给站、有没有国际救援记录,答案不言自明。
越南现在学起了菲律宾那一套——搞“法律战”“舆论战”,一边在国内煽动民族情绪,一边在国际上哭诉“中国欺负小国”。
可他们忘了,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,中国的态度就很明确:不接受、不参与、不承认。
为什么?
因为仲裁庭根本没资格裁决主权问题。
这就像让邻居来判你家祖宅归谁,荒唐。
中国在南海的策略一直很清晰:主权问题不让步,但解决方式可以谈。
2010年代,中方提出“双轨思路”——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解决,南海和平由中国与东盟共同维护。
这个思路既坚持原则,又留出空间。
反观越南,把中国的克制当成软弱,把外交对话当成勒索筹码,动不动就拉域外势力下场,比如近年频繁邀请美国军舰访问金兰湾。
可他们没想过,大国博弈的棋盘上,小国往往是棋子,不是棋手。
有网友调侃,越南在南海玩的是“切香肠战术”——今天切一毫米,明天切一厘米,指望时间久了,大家就默认了。
但历史不是橡皮筋,拉长了还能缩回去。
中国有14亿人的意志支撑,有完整的法律体系,有日益强大的海警和海军,三位一体,形成一道看不见但牢不可破的防火墙。
你切一毫米,我焊一厘米;你建一个高脚屋,我修一座灯塔。
时间站在谁那边,其实越来越清楚。
南海问题从来不只是领土争端,更是秩序之争。
是任由个别国家靠投机取巧、制造既成事实来改写规则,还是坚持通过历史事实和国际法来维护公平?
中国的选择,代表了一种更可持续的海洋治理观——不是谁嗓门大谁有理,而是谁有证据、谁讲规则、谁顾大局,谁才能赢得尊重。
站在2025年回望,赤瓜礁的硝烟早已散去,但那场战斗留下的警示依然清晰:主权不是靠忍让换来的,尊严不是靠退让保住的。
越南或许还在幻想下一个“机会窗口”,但今天的中国,早已不是40年前那个刚改革开放、百废待兴的中国。
海上的风浪再大,礁盘上的灯塔始终亮着——那光,照的不只是航船,还有历史的方向。
怎么在手机上买股票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