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假信息的“投毒者”,关键信息的“窃密者”,意识形态的“挑拨者”……近日,国家安全部发文提醒,“AI工具若被不法分子利用,会对我关键数据、基础设施、社会秩序造成损害,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‘隐形武器’。”
这一提醒颇具现实针对性。AI技术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流程:一键上传照片,就能生成以假乱真的影像;写下几句描述,就能拼出有头有尾的文章……这些功能确实方便有趣,可一旦技术与恶意交织,就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边缘。据不完全统计,仅去年搜索热度较高的50个国内AI风险相关舆情案例中,超1/5与AI造谣有关。国家安全机关在工作中发现,某境外反华敌对势力通过深度伪造技术生成虚假视频,企图向境内传播。 耸人听闻的“恶性事件”、煞有介事的“官方公告”大行其道,不仅会误导舆论、制造恐慌,更是在破坏全社会的信任基石。
暗流涌动、谍影重重并非说说而已,技术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。提高警惕意识,增强辨别能力,合理使用工具,方能共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。
图源:视觉中国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发布于:北京市怎么在手机上买股票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